這個“足尺寸全天候環境模擬實驗室”,是落戶在寶業集團的建筑工程技術中心建筑工程與住宅產業化院的實驗室。這里另有八大實驗室,包括恒溫恒濕、耐久性、地震防御,防耐火、風雨等。經此苛刻的“過關”評測,錘煉房屋的品質和環境適應力,達到標準化生產,確保建筑整體的高品質。
“原來,可以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寶業集團的一幢幢裝配式住宅樣板房,百年低碳住宅科技示范區,住宅產業化基地……無不令人眼睛一亮。孜孜經營數十載,蜚聲海外的“寶業”品牌,一如其創始人龐寶根,充滿傳奇。
我們相繼走訪了寶業集團、精工鋼構和杭蕭鋼構3家企業。實地的觀摩,讓我們嘖嘖稱奇:建房子好像“搭積木”,建筑用的構件部品在工廠生產,經過車間的自動化生產線,鋼筋、水泥被預制成梁、樓板、陽臺、樓梯、墻壁等各類構件;構件運至工地,由機械手吊裝、拼接、加固,便組合成一間間房、一層層樓……
規模之大,效率之高,讓人震撼!寶業集團在柯橋的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規模達1平方公里。占地150畝的浙江首條疊合板裝配式結構(PC)體系住宅生產線,可年產4000套住宅的標準混凝土預制墻板、地板;對面的輕鋼裝配式結構生產車間,一條2010年投建的流水線,可年產裝配式住宅500套。因承建北京鳥巢而聞名的精工鋼構,擁有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建筑工業化,是以構件預制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為生產模式,以設計標準化、構件部品化、施工機械化為特征,能夠整合設計、生產、施工等整個產業鏈,實現建筑產品節能、環保、全生命周期價值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生產方式。”省建管局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他們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推進建筑工業化的決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指導和標準,依托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建設“雙輪驅動”,建筑工業化態勢良好——示范點不斷增多。寶業集團、亞廈裝飾、杭蕭鋼構、精工鋼構、中天集團等9家企業,成為“省建筑工業化示范企業”。紹興市被列為建筑產業現代化和住宅產業現代化“雙試點城市”;裝配式建筑穩步推進。
2015年,全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1042萬平方米,2016年達1602萬平方米。麗水蓮都區里東村災后重建安置小區等農村裝配式建筑試點項目,也在積極推進;基地產能提升較快。全省已有預制裝配混凝土結構構件生產基地34個,生產線86條,可年產預制混凝土構件465萬平方米;有鋼結構生產基地27家,生產線99條,可年產鋼結構構件1870萬噸,基本滿足我省裝配式建筑推進要求;技術體系基本完善。組織開展10項標準和11份圖集的編制,初步建立了從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構件生產到竣工驗收全過程的標準規范體系;全產業鏈初具雛形。由12家單位發起成立了“省建筑工業化產業聯盟”,集聚和融合全產業鏈優勢,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平臺;住宅全裝修應時推進。省政府辦公廳專門出臺意見,從去年10月1日起,各市、縣中心城區出讓或劃撥土地上的新建住宅,要全部實行全裝修或成品交付。浙江省在實現住宅全裝修全覆蓋方面又走在了。
建筑工業化,建筑業的一場綠色革命!幾天的走訪,給了我們深刻的印象……